Back to Top
了凡四訓-漫畫版  (C064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Screenshot 0
了凡四訓-漫畫版  (C064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Screenshot 1
了凡四訓-漫畫版  (C064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Screenshot 2
了凡四訓-漫畫版  (C064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Screenshot 3
Free website generator for mobile apps; privacy policy, app-ads.txt support and more... AppPage.net

About 了凡四訓-漫畫版 (C064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本書內容均蘊涵著「人定勝天」的道理,數百年來流傳至今,《了凡四訓》不知改變了世界各地多少人的命運了,如求富貴求兒女,求聰明求智慧,求健康長壽, 求安樂自在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Similar Apps

慈悲三昧水懺法 (S2033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慈悲三昧水懺法 (S2033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0.0

慈悲三昧水懺法上卷上卷入懺文 恭聞一佛出世。開八萬四千之法門。一月在天。破大地九幽之昏暗。廓一乘之妙道。懺一切之愆尤。仰啟七佛世尊。十方慈父。舒毫相光。鑒玆虔懇。今則奉為求懺某等。恭對金蓮座下。熏脩水懺法門。今當第一卷。入壇緣起。我諸行人。於其壇內。三業清淨。一念精專。燒香散花。胡跪合掌。頂禮十方三寶。皈依大覺金仙。懇切投誠。發露懺悔。伏念某等。一性沈迷。汨沒於四生之內。一真昏昧。輪轉於六趣之中。由是恣身口意縱貪瞋癡。謬作妄為。造無邊之業障。隨邪逐惡。起多種之愆尤。故如來啟方便之門。然我等投誠而懺悔。仰憑清眾。披誦靈文。洗滌愆尤。資嚴淨戒。我願如斯。佛必哀憐。懇叩洪慈。冥熏加被。起懺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啟運慈悲道場懺法 一心歸命三世諸佛南無過去毘婆尸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毘舍浮佛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當來彌勒尊佛慈悲水懺法卷上 一切諸佛愍念眾生。為說水懺道場總法。佛言。眾生垢重。何人無罪何者無愆。凡夫愚行無明闇覆。親近惡友煩惱亂心。立性無知恣心自恃。不信十方諸佛。不信尊法聖僧。不孝父母六親眷屬。盛年放逸以自憍倨。貪一切財寶。貪一切歌樂。貪一切女色。心生貪戀意起煩惱。親近非聖媟狎惡友。不知懺悔。或殺害一切眾生。或飲酒昏迷。無智慧心。今日披誠一一懺悔過去諸罪。現作眾惡。今日至誠悉皆懺悔。未作之罪不敢更作。弟子某甲等今日至心。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諸大菩薩。辟支羅漢四果四向。梵王帝釋。天龍八部。一切聖眾。願垂證鑒。 南無毘盧遮那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彌勒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寶勝佛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南無袈裟幢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大莊嚴菩薩南無觀自在菩薩禮諸佛已。次復懺悔。夫欲禮懺。必須先敬三寶。所以然者。三寶即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若能歸向者。則滅無量罪。長無量福。能令行者。離生死苦。得解脫樂。 是故 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拜)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聖僧 (拜)弟子某等今日所以懺悔者。正為無始以來。在凡夫地。莫問貴賤。罪相無量。或因三業而生罪。或從六根而起過。或以內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諸染著。如是乃至十惡增長。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然其罪相雖復無量。大而為語。不出有三。一者煩惱。二者是業。三者是果報。此三種法。能障聖道。及以人天勝妙好事。是故經中目為三障。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懺悔除滅。此三障滅。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是故弟子某甲等今日運此增上勝心。懺悔三障。欲滅三障者。當用何等心。可令此障滅除。先當興七種心。以為方便。然後此障乃可得滅。何等為七。一者慚愧。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發菩提心。五者怨親平等。六者念報佛恩。七者觀罪性空。 第一慚愧者。自惟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來。已經爾所塵沙劫數。而我等相與耽染六塵。輪轉生死永無出期。此實天下可慚可愧。可羞可恥。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身口意業。常與罪相應。以是因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畜生餓鬼受無量苦。如此實為可驚可恐。可怖可懼。第三厭離者。相與常觀生死之中。唯有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虛假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如車輪。生老病死八苦交煎。無時暫息。眾等相與但觀自身。從頭至足。其中但有三十六物。髮毛爪齒。眵淚涕唾。垢汗二便。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脾腎心肺。肝膽腸胃。赤白痰癊。生熟二藏。如是九孔常流。是故經言。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是不淨。何有智慧者。而當樂此身。生死既有如此種種惡法。甚可患厭。第四發菩提心者。經言。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六波羅蜜生。從慈悲喜捨生。從三十七助菩提法生。從如是等種種功德智慧生如來身。欲得此身者。當發菩提心。求一切種智。常樂我淨。薩婆若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於身命財。無所吝惜。第五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相。何以故爾。若見怨異於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相著。相著因緣生諸煩惱。煩惱因緣。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第六念報佛恩者。如來往昔無量劫中。捨頭目髓腦。支節手足。國城妻子。象馬七珍。為我等故。修諸苦行。此恩此德。實難酬報。是故經言。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恒沙劫。亦不能報。我等欲報如來恩者。當於此世勇猛精進。捍勞忍苦。不惜身命。建立三寶。弘通大乘。廣化眾生。同入正覺。第七觀罪性空者。罪無自性。從因緣生。顛倒而有。既從因緣而生。亦從因緣而滅。從因緣而生者。狎近惡友。造作無端。從因緣而滅者。即是今日洗心懺悔。是故經言。此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故知此罪。從本是空生。如是等七種心已。緣想十方。諸佛賢聖。擎拳合掌。披陳致禱。慚愧改革。舒瀝心肝。洗蕩腸胃。如此懺悔。何罪而不滅。何福而不生。若復不爾。悠悠緩縱。情慮躁動。徒自勞形。於事何益。且復人命無常。喻如轉燭。一息不還。便同灰壤。三塗苦報。即身應受。不可以錢財寶貨。囑託求脫。杳杳冥冥。恩赦無期。獨嬰此苦。無代受者。莫言我今生中。無有此罪。所以不能懇禱懺悔。經中謂言。凡夫之人。舉足動步。無非是罪。又復過去生中。皆悉成就無量惡業。追逐行者。如影隨形。若不懺悔。罪惡日深。故知包藏瑕疵。佛不許可。說悔先罪。淨名所尚。故使長淪苦海。實由隱覆。是故弟子某甲等今日發露懺悔。不復覆藏。所言三障者。一曰煩惱。二名為業。三是果報。此三種法。更相由藉。因煩惱故。所以起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是故弟子某甲今日至心懺悔。第一先應懺悔煩惱障。而此煩惱。皆從意起。所以者何。意業起故。則身與口。隨之而動。意業有三。一者慳貪。二者瞋恚。三者癡闇。由癡闇故。起諸邪見。造諸不善。是故經言。貪瞋癡業。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受苦。若生人中。得貧窮孤露。兇狠頑鈍。愚迷無知。諸煩惱報。意業既有如此惡果。是故某甲等。今日至心歸命諸佛。求哀懺悔。夫此煩惱。諸佛菩薩。入理聖人。種種呵責。亦名此煩惱。以為怨家。何以故。能斷眾生慧命根故。亦名此煩惱以之為賊。能劫眾生諸善法故。亦名此煩惱以為瀑河。能漂眾生入於生死大苦海故。亦名此煩惱以為羈鎖。能繫眾生於生死獄不能得出故。所以六道牽連。四生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皆是煩惱過患。是故今日。運此增上善心。求哀懺悔。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襟。或因三毒根。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倒。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又復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因四住。造一切罪。或因四流。造一切罪。或因四取。造一切罪。或因四執。造一切罪。或因四緣。造一切罪。或因四大。造一切罪。或因四縛。造一切罪。或因四貪。造一切罪。或因四生。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六道一切眾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又復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因五住。造一切罪。或因五蓋。造一切罪。或因五慳。造一切罪。或因五見。造一切罪。或因五心。造一切罪。如是等煩惱。無量無邊。惱亂六道一切眾生。今日發露。皆悉懺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S2-014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S2-014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0.0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波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藐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波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S2-014 中華印經協會)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S2-014 中華印經協會)

0.0

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 壹、觀世音菩薩大悲咒的因緣 1、為諸眾生得安樂故。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0.0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目*侯] 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目*侯]...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0.0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佛告曼殊師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尸羅;有雖不破尸羅而破軌則;有於尸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捨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捨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恆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恆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復次、曼殊利室!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塚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剎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魅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凌互為饒益」。「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攣、乾消、黃熱等病;或被厭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那謨薄伽筏帝,裨殺社窶嚕,薛琉璃缽剌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阤: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娑訶』」。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志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象。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世尊!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綵,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遶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佛說阿彌陀經 (S2-014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佛說阿彌陀經 (S2-014 中華印經協會.台灣生命電視台)

0.0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author
了凡四训
Terry Lim